#宜瑾質詢報告
就算國民黨杯葛院會,宜瑾還是盡忠職守,在委員會繼續為人民發聲☺️
最近有一個議題,反應了整個出版業、書店業發展的困境。今年11月11日有不少的獨立書店都在那天歇業,對於大型虛擬通路的折價促銷戰商業行為,表示抗議。
背後核心問題也代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,相關產業要怎麼轉型?內容生產端會不會受到折價戰的影響呢?實體通路代表的價值是甚麼?消失了對於社會衝擊又會是甚麼?
商業行為本身是中性的,但是會不會去影響到整體產業發展,不論是小眾或是大眾的書籍內容,在這片土地上多元呈現發展,是我們應該要關注的。假使說影響到前端的內容產製的投入誘因,那其實對於整個文化產業,包括影視產業都會有所衝擊。另外,獨立書店所蘊含的價值,早已變成每個地方重要的文化知識交流中心,是提升國民素養,甚而是默默推動社會改革的重要據點。
宜瑾在會上也跟文化部次長說明現行政策工具有甚麼,需要再調整的地方,包括從稅制上作部分調整,輔以「公共出借權」,讓整個文化出版及實體通路事業能喘喘口氣,當然如果業界跟消費者能有共識的話,再進一步推動「圖書統一定價」,或許是能可行的方向。當然最核心的問題點是,我們必須從小就要培養孩子有閱讀習慣,進而擴大整個閱聽民眾規模,從而來提升我們國人整體素質,豐富我們的多元文化。
法國文化部曾解釋認為,書籍種類多元,且是「文化載體」,是一種「書寫的文物」,不能與一般產品相提並論,雖然台灣社會對於文化的概念還處在成長的階段,但期盼文化部跟教育部可以帶領內容、出版及通路產業一起振興、一起成長。